石柱

招商网

石柱招商网  >  石柱招商动态  >  作家笔下的故乡全球巡展 | 莱州王韵 | 莱州散记

作家笔下的故乡全球巡展 | 莱州王韵 | 莱州散记
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09

王韵,70后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鲁迅文学院山东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。山东首届齐鲁书香之家,第二届齐鲁文化之星。 自幼酷爱文学,15岁发表处女作。迄今已在《人民文学》《文艺报》《散文百家》《时代文学》《雨花》《朔方》等6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。多篇作品被转载或入选多种选本和年度精选。散文集《尘埃里的花》,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收藏。著文集《心字菩提》《陌上花开》。曾先后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,中国作家协会抗战征文奖,《人民文学》全国游记征文奖,山东首届齐鲁散文奖等国家和省级以上文学奖项二十余次。

莱州散记

王韵

虎头崖

白露时节,秋高气爽。应友人之邀,第一次踏上了莱州市虎头崖这片神奇的土地,领略了这里旖旎的风光。

驱车出城,沿着掖虎路西行十多公里,视野豁然开朗,满目的绿色温润了干涩的眼睛;泥土的芬芳沉寂了躁动的灵魂。思绪随着大自然的辽阔而灵动起来。

莱州西南部的丘陵山系,东西走向,像一条连绵起伏的游龙。渤海有容,龙归大海,虎头崖既是山之余脉,又是海之突岩,因其形如卧虎昂首而得名。正是这尊虎头石崖,在逶迤远行的黄金海岸线上见证了千百年来的山海交响,岁月更迭。它听涛观日,栉风沐雨,树立起虎头的雄威和传奇。证日月之变幻,察人世之沧桑。

大唐盛世,戍边固国,一座占地五十余亩,四门巍峨的城堡曾在岭上矗立。人拼战刀马嘶吼,历经风云变幻,载入历史的厚重。如今,城门和砖墙已泯灭在尘封的烟云中,只有高高的废丘遗址诉说着往日的峥嵘。这里曾出土过一尊锈迹斑斑的铁炮,它雄踞海岸,傲视群雄的怒吼只能在人们的想象中浮现。遗址南侧的山坡,当地人叫它“得胜坡”,传说明朝大将施大耐曾在此驻防。海边的巨岩上,古人的书刻历历在目。上书“双凤台”,下书“山海奇观”。传说是清末重臣,主管北洋水师的李鸿章,在巡视虎头崖沿海防务时,有感于地势之险要,风光之秀美,即兴而书,挥毫泼墨留下真迹。

虎头崖于清末同治年间(1862)开埠,此后这里商埠繁华,商贾如织,带来了全国各地的不同习俗。其中中国北方不多见的妈祖庙就建在村中,可惜解放后被拆除。往事如烟,唯有一座1946年修建的灯塔还完好无损,指点着航帆的归程,照亮了渔家的迷茫。更为神奇的是,虎头崖南北的崖下,分布着两眼水井,尽管紧邻大海,却冒着汩汩的清泉,世代滋养着这里的居民。历史愈来愈远,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,曾经的点点滴滴,自有专家去论证。翻去史书厚重的一页,吸纳和传承的,却是那浓浓的文化脉源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遗产,泰然自信地迎来鲜亮明快的今天。

临近虎头崖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石牌坊,“虎头崖”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不远处的住宅楼鳞次栉比与石牌坊的壮观相得益彰,彰显着山海生态与现代气息的美丽。走近观看,可见园林假山,路灯绿茵,可谓错落有致,匠心独运。岭下的民宅红瓦白墙,树影婆娑,村中的水泥路上几只小狗嬉闹着,不时追逐着鸡鸭,发出“嘎嘎”的惊叫,换来的是人们严厉的呵斥声。三三两两的老人聚在一起谈着家长里短,说着柴米油盐,偶有兴致者摆下棋局,重复着永远的“楚汉之争”。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似乎难以闲暇,树荫下,成帮结队补结渔网,亦或怀抱孩子,相互交流育儿心得。站在崖上,放眼望去,远处的大海碧波荡漾,苍茫浩淼,勤劳的渔民在耕海牧渔。近处是海水养殖区,田字格形整齐排列,仿佛是江南的水田。由于滩涂上的贝类丰富,大对虾、文蛤、梭子蟹和竹蛏更是这里的特产。此时恰逢落潮,吸引着人们前来赶小海,提筐携篓,也有的带着孩子,全家出动,拾贝海边,与大自然进行着亲密接触。漫步海滩,脚下的鹅卵石以黑色为主调,间杂浅灰色花纹,似妙手丹青,浑然天成。成群的海鸥在海边翱翔盘旋,悠然自得地与人们分享大自然的恩赐。

然而,听村里的老人讲,解放前的虎头崖,只是一个贫瘠偏僻的小渔村。那时,来此居住的人来自全国各地,有六省十八县之多,达四十多个姓氏。人们有的是经商而留居此地,有的却是因生活所迫,而逃难至此。这里虽然物产丰富,却也恶浪成灾,三五年一次小灾,20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大潮灾。风暴潮来时,转眼间盐垛被卷走,小船被砸碎,大船被打翻,房倒、人亡、庄稼淹----满目苍凉。

“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”。合理地利用自然,改造自然,正契合新中国人那种不屈不挠的“龙马精神”。如今,分割陆地和海洋的是一道东北起于虎头崖西南止于土山镇海仓的“海上长城”-----防潮坝,全长40公里,莱州老百姓叫它“海潮坝”。海潮坝于1975年5月动工,1979年春天全线竣工,先后分两期工程。掖县县委、县政府(莱州当时称掖县)发动全县24个乡镇,前后动用10万人工修建而成。梯形坝体蜿蜒挺拔,自东向西设有九座排洪防潮大闸,坝顶上两辆汽车并行也绰绰有余。每当汹涌的海浪惊涛拍岸,后人仿佛看到、听到了那红旗招展、人流如潮、机车轰鸣、号子震天的场面。站在崖上,长坝气势壮观、宛若游龙。龙是中华民族的尊崇,真龙显身必然带给人们安逸和吉祥。大坝建成后,不仅保住了沿海5万亩农田,又围出了10万亩养殖区,沿海居民从此安居乐业。

“不经历风雨,哪见得彩虹?”如果说虎头崖过去历尽沧桑,那么它今天的风光,正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契合。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积极招商引资,落实惠民政策,大力发展民生。借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,“一蓝”“一黄”发展机遇,再一次给虎头崖带来了蓝黄叠加的空前发展良机。

山系迤逦,长坝绵延。双龙相拱,有凤来仪。虎头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莱州湾畔。

寒同山

深秋,周末。离开喧闹的市区,与文友走进杜牧笔下的“寒山”,即今天的寒同山,去寻找诗人笔下的“寒山、石径、枫林、霜叶、白云、人家”。

走进寒同山,秋烟横吹,秋风流岚,满目金黄丹红,流光溢彩,万山红遍,层林尽染。蓝天白云,松翠枫红,似丹青之手随意泼墨湮开的一轴赤橙黄绿五彩斑斓的秋风画卷。枫叶丹霞,野菊明黄,是山水画里最精彩的渲染。

始近山林,远远就感觉一丝禅意,肃静庄严。寒同山自古是一座道教名山,这里山青水秀,环境清幽,向为道家修真圣地。全真教著名六师、七真人中的邱处机、刘长生等都曾在此坐观修真,并从这里率徒周游全国。遥想当年丘处机、刘长生修行于山水之间,胸中无日月流转,眼前唯天地无垠,那是何等的境界。离红尘越远的地方,离禅意越近,晨钟暮鼓,萍聚萍散。心念一转,躁动的心在与神奇的自然和厚重的人脉及禅意的浸淫中,自然而然卸下那份生命的沉重,回到本真的自我。

一位当地的文友邀我们去家中做客,盛情难却,应约前往。顺山而下,缓缓向南,有一座不大的小山村坐落在山脚下。山脚下的农家仿佛躲开了尘世,一幢幢农舍没有任何声息。小桥流水,高山田野与他们相伴。文友的父母已是八旬老人,依然精神矍铄,身体硬朗。看到我们前来,远远地出门迎接,热情纯朴,豁达自足,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朴实,又有着道教文化修心养性的底蕴“上善若水”。“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 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笔下描绘的,就是此情此景吧。

从主人家信步踱出,房前是一池清水。水池边停靠着一只木头小船,生机盎然的水草和湿地的蒲草在风中摇曳,与清风轻语。花临水岸,树影交衬,那硕大朴实的鸡冠花、明丽的菊花和艳丽的美人蕉就那样兀自旁若无人地盛开着,清明无碍,静谧美好,随性自在,散发着清冷芳香。几株藤蔓斜挂在墙头,沐浴着阳光畅意舒展。田地里,白菜和萝卜恣肆伸展,蝴蝶在谈情,蚂蚱在拥吻。蓝天碧水白云,远山村舍溪流。草长莺飞的田园风光,染蔻着碧的水墨画卷,构成人与植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绝美图画。感受道教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,静静体会岁月安然,融合幸福的归属。在这样一片宁静的天地,不争艳,不浮华,真真实实,平平淡淡。

“枯藤老树昏鸦,古道西风瘦马。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脑海里突然浮现出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,一样的秋色,在诗人笔下如此肃杀苍凉,而今日此时:苍松丹枫古寺,小桥流水人家,温馨宁静,诗意浪漫。境由心生,行走在人生的路上,匆匆而过,早已习惯在万丈红尘中穿梭。而今,微风过处,花香缕缕,陌上花开淡淡香,一样心情别样娇。一切静谧安好,人也变得灵动而柔美。

与一群相通特质、共同爱好的人在此闲暇把酒问农桑,依稀听见心灵无声的交汇,闻到了秋天的花香,听到了秋天的妙律,触到了秋天的灵魂。蓦然明白:只有将身心融于其中谛听山的脉搏,才能让灵魂与山水共舞,吸纳山魂水韵,清洗红尘污浊。当你远离喧嚣,停下脚步,等一等灵魂,给心灵一处憩息的家园,舞动笔尖,就能敲落点点心语。

金风细细,吹来阵阵花香;放眼望去,静静感受寒同之秋的美好。行云缈缈,碧海晴空。原来,释怀如此轻松,没有刻意的喧染,没有无意的点缀,一切来的自然,去的必然。

白云轻拂,清风微吻。离开寒同,告别友人,回眸伫立,溪流淙淙而歌,野花婆娑起舞。风,摇曳生花,心,澄澈飞扬。

大武官

一个地方,无论大小,无论穷富,总有令人记住的东西。那是一个文化与历史的印记,代代传承,挥之不去。走进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,相信你会对“道法自然”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大武官村位于大基山的北麓,地势东高西低,一面是山,三面环岭,村前有河自东而来,向西环村北流入库,南眺大基山脉,恰如一个沉睡的巨人在阴阳间悟道。说起大武官村就不能不提到大基山、刘长生、王茂斋乃至后来的修丕勋。

大基山古称东莱山,位于莱州市城区东5公里处,有着4000多年前的岳石文化遗址。这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教文化发祥地,也是华夏神祗文化的发祥地。金末元初时,道教盛行,道教全真教兴起胶东,这里优美的景色,清静的环境,使大基山道士谷已成为道家修身养性理想的洞天福地。金末元初,著名道家全真教七真人中的刘长生、邱处机都曾在谷中栖息修真。

刘长生,法号处玄,字通妙,号长生子。山东莱州大武官村人,世代官宦大家。生于金熙宗皇统七年(1147年)七月十二日。他是王重阳的七位弟子之一,时人称为七朵莲花,后人称为七真。金承安二年(1179年),章宗皇帝闻其高道懿行,特敕刘长生故居庵额曰“灵虚观”。灵虚观于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,在老家莱州市程郭镇前武官村建设而成。曾经的灵虚观足有三层楼高,占地达半个武官村,20世纪60年代被全部拆除,神像全部埋入地下。现已出土的两尊大型石像分别为玉清元始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,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,保存完好。

石像戴有莲花冠,高2米,宽1米多,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,重数吨,雕工纯熟,神态雍容,连指甲和胡须都活灵活现的,距今已800余年,堪称国宝。经勘查,还有一尊上清灵宝天尊石像就埋藏于一民宅之下。原址建起的武官小学的校舍石基座即是用当年石碑切割后砌成,碑文仍然清晰可见,其中不乏名碑。

千百年来,大武官村就是在这种浓郁的道教文化熏染中,开出了朵朵莲花。在中国,道家文化源远流长,老子有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说法,而其中的“二”便是阴阳,阴阳化合而生万物。中国古代的哲人把天地未分的原始统一体称为太极,太极也就是宇宙的本根,天地万物的根源,也即是道。太极拳相传为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。其后,有山右王宗岳、温州陈同洲、海盐张松溪、河北蒋发等一脉相传,后经河南陈家沟,再传至杨露禅。

太极拳阴阳变化正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和谐统一,人与自然的统一,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。这也就是追求“道”的境界。太极拳是一套“动中求静、静中蕴动、动静相兼、体用结合”的内家拳术,强调在道法自然的状态下掌握随心所欲的攻击和防守能力。在技击方面,它突破了“壮欺弱、慢让快”的传统思维限制,创造出以柔克刚、以静制动、小力胜大力的理论体系和训练方法。它在锻炼身体的同时,着重修炼头脑和心灵,修养心平气和的人生境界。

中国近代武术史上著名太极理论家陈鑫在谈及太极拳时说:“拳名为太极,实无极自然之运行,阴阳自然之而合也,一丝不假强为,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,不可名为太极拳”。又说:“顺其性之自然,行其事之当然,合乎人心之同然,而究乎天理之所以然,一开一合,绝无勉然,一动一静,恰合天然,此即吾道之粹然”。故而太极拳拳理源自道教,是道家文化的又一表现形式。

清同治(1862-1874年)年间,太极拳宗师杨露蝉受聘于端王(载漪)府,教授太极拳。护卫凌山(满族)、万春(汉族)、全佑(满族)专从杨露禅学艺。经数年勤学苦练,三人各有所长,凌山善发劲、万春善刚劲、全佑长于柔化。

吴全佑先学杨露禅的大架,后又学其师杨露禅之子杨班候初改的小架,互相吸收融化,传至其子吴鉴泉时,又经数十年的融合和发展,遂形成柔化为主的一种紧凑、大小适中的汉族拳术。吴全佑的在京弟子中,王茂斋最令人瞩目,与吴鉴泉齐名。后来,吴鉴泉南下上海传拳,王茂斋留在北京授艺。吴式太极拳于是形成南北两派,武术界素称“南吴北王”。“南吴”是吴鉴泉,“北王”就是王茂斋。至今,以北京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习吴式太极拳者,多为王茂斋的门下。

王茂斋(1862-1940年)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大武官村,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。在当时威望极高。吴式太极拳门人中流传着一本《同门录》,第一页便是王茂斋的照片,第二页是吴鉴泉宗师的照片,后面是他们的弟子及侄子们的照片。王茂斋对吴式太极拳的形成是非常有影响的。

王茂斋生性忠厚老实,用功最甚,在师兄弟中居长。辛亥革命后,吴全佑之子吴鉴泉生活艰难,举家投奔王茂斋。二人按师父的传授参悟拳理,切磋技艺,经过数年的研悟,将师艺提高到新的层次,创编出松柔轻灵、严密紧凑的太极新派(后来被称为吴式太极拳),名扬京城。吴式太极拳共84式,不仅在国内,而且在美国和东南亚一带也颇为盛行。

吴式太极拳自诞生以来,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,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因出了吴式太极的始祖和第二代传人,被尊为“吴式太极拳故乡”。

王茂斋京传弟子中,修丕勋为王茂斋之得意高足。修丕勋(1894-1976年),字朱臣,莱州市大武官村人。自幼酷爱武术,慕王茂斋先生德艺双馨,拜入门下,入京学艺。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,终得太极拳之真传而获大成。

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,被称为“四大国粹”之一。吴式太极拳自诞生以来,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,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。2009年,莱州市吴式太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因其悠久的历史性、厚重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文化性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。

莱州文化底蕴得天独厚,崇文尚武,源远流长。莱州历来有“中国武术之乡”的美誉,王茂斋、修丕勋等大师级人物的出现,更为莱州在全国武术界的地位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。一脉武学流传天下,成就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枝灿烂的奇葩。

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,至此,道家与吴式太极息息相通,不谋而合便不再令人惊讶了。地灵,在于大武官村毗邻道教发祥地,云霭霞染;人杰,源于人们对一种文化朴素的接纳,执着坚守。

探讨道家与太极拳,不同于旅游观光。道教是一种思想,它是以实物展品而存在的。原始如一座山、一棵树、一丛花,乃至一个小小的村庄点缀其中,那绝不是一个偶然。行云流水,水到渠成。得道之人,可以参透世间万象。大道至简,返璞归真。而且,他的居所如此平易,与人们毗邻而居。

道就住在大武官村,道就外化于吴式太极习练者的一招一式间。寒来暑往,道家的香火和人世的烟火一起袅袅升起,千百年来,一刻也不曾分开。

黑松林

已是深秋,黄叶纷飞,堆金砌玉。

我再一次走进位于莱州三山岛西南部那片熟悉而又陌生、迷离而又清晰的黑松林。黑压压的一片黛青之色庄严肃穆,没有一丁点儿喧噪。一晃好像过去了几十年。

不远处海浪的喘息声依稀可闻,湿润的海风穿过丛林却怎么也盖不住世事的繁芜。这是一篇广袤的海滩,上世纪六十年代前,这大片的盐碱地却是不毛之地。大风袭来,尘土飞扬,风挟裹着细沙、尘土,钻进沿海的千家万户,无孔不入。六十年代初,经过考察论证,县乡村三级政权决心带领群众植松固沙。六五年培育黑松苗,自六六年开始到七零年,连续数年发动群众战天斗地,雨季造林。洒下一粒种子,就是播下一份希望,植入一棵小苗,就会收获一份春意。半个世纪悄然而去,当初风华正茂的那批青壮年,用汗水和着雨水浇灌着海岸线上这数万顷的黑松林茁壮成长。然而岁月无情,韶华易逝,如今他们已到了垂暮之年,有的已然逝去,就栖身在这苍松翠柏之中,与先人相伴,以大海为邻。

只有黑松是忠诚的守望者,阳光倾泻在枝叶上,黑松林里空寂宁馨,那一排排一行行的松树,整齐划一,如将帅布兵列阵,用一生的时光厮守着这方贫瘠的土地。他们或粗或细,姿态不一,周围空间大一点的,长得有一人合抱的样子,高度达二十余米;密度大一点的,也有胳膊粗细,高十多米;树冠大的层层叠叠,像一把打开的罗伞;空间狭小的扭曲着脊梁,在密林里探索日光的温暖,它们无一例外向往苍穹,见证着一方土地的春来暑往,云卷云舒。树林里静悄悄的,只有秋虫在呢喃,偶尔也会传来几声鸟儿的啾鸣,调皮的松鼠在松枝上跳跃,松树间结有许多蜘蛛网,那种不知名的蜘蛛个头较大,黄色的背部有黑线相间,龟壳一般,后腹部呈紫红色,神态自若地趴在网上,唱着“空城计”,耐心地等待猎物来自投罗网。黑松林的地上落了一层松针和三三两两的松花,飘散的松籽便在父辈生活的土地上落地发芽,虽然不能长得很高大,却也继承了父辈的那种隐忍与执着。灰褐色的树皮分崩离析,喻示着每一次成长,就要突破一次束缚;每一次成长,都要打破一次自我。那么顽强地生长,可是为了眺望?眺望梦想中的远方。阅尽沧桑后,已然成就了它儒雅孤高的性格。松树的内心同样是一片安宁的世界,春天的狂风,夏天的烈日,秋天的露霜,冬天的冰雪,不会让松树惊悸而黯然失色。枝干倔强地撑起一片蓝天,“任尔东西南北风,我自巍然向天擎。”它用最沉默的力量对抗苦难,在岁月的长河里,默然包容。这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。

天,雾蒙蒙的,黑松林,以一种并不喧哗的姿态,与三山相望,沉静一如曾经。雾中温和的松林静静的,如一株亭亭的尖荷,而三山岛,就是将黑松林轻轻托起的铺开的荷叶。那静谧幽雅的唯美,波澜不惊。山上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的意境悠然自心头划过。漫步在在黑松林中,阵阵微风吹过,松香特有的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脾,田野里一片灰黄,而山上的枯草丛里依然有点点绿意。

走进林中,世外桃源一般,发现了一处清幽的去处。隐藏于林中的一座安静的院落,穿过院中的人工湖,转过九曲回廊,在院子西北处看到一排整齐的木屋。四周全是树,前面是松涛起伏,院子后面并不巍峨却文蕴丰厚的三山,迷人而又壮阔的渤海湾。这里是黄金海岸拓展培训基地。院内松涛阵阵,流水潺潺,空气清新,安静宁馨。一尘不染的青山秀水,温润着枕山而眠,听泉如梦,儒雅孤高,空灵曼妙的知息。徘徊的是脚步,飘渺的是思绪,琴棋书画与海涛松波是那么和谐而又各有千秋。动与静,刚与柔,纯与雅,智与勇在这里达成无痕的融合。一任时光如水,洗漂尘埃。一草一木,一室一亭中透出幽雅的气息。

金色的阳光笼罩着葱郁的林海,远远望去,绵延的黑松林在风中就像一轮轮翻涌的波涛,汹涌起伏中蕴含着雷霆万钧。沿海防护林松峦蜿蜒,宛如泼墨,顺着海边挥洒浸染开来。放眼望去,是一片片规范的住宅小区;一排排标准的现代化厂房;一行行整齐划一的路灯;一条条宽阔的泊油马路;一丛丛井然有序的园林绿化。斑斓壮阔而又曲径通幽。侧耳细听,远处海浪的喘息声隐约可闻,北面延伸进海的三神山犹如三朵硕大的莲花宝座,护佑着渔港和莱州港,静观白云苍狗,世事变迁;海边数公里长的海岸,坡缓滩平,细沙如金,在阳光下熠熠闪光;黑松林北侧的海鸥广场全部由大理石铺就,广场中央是一排新型材料的雕塑,形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大海鸥,仿佛随时准备飞向湛蓝的大海。静静的钓鱼湖就像天堂遗落人间的蓝宝石镶嵌在广场的东侧。黄金海岸大酒店擎天而立,远处的风电塔群不知疲倦地挥舞着手臂。

天色渐暗,回顾归路,原本清晰的黑松林随着渐行渐远的车轮又变得模糊起来。华灯初上,霓虹闪烁,高楼林立,车海如一条火龙在辗转。蓦然,一丝松香飘然而至,模糊的黑松林又变得清晰起来。闭上眼,时间在这里定格,我的心头掠过如水的清凉。

薛兆平书斋

薛兆平书斋是集经典阅读、主编出版、影视编剧、文学赛事等于一体的文学交流平台。欢迎约写剧本、主编图书、投稿合作和资助文学赛事(合作邮箱:378798635@qq.com)

精彩回顾

黄丽娟专栏 | 养鱼小记

黄丽娟专栏 | 一朵安静

黄丽娟专栏 | 做有趣味之人

王继颖专栏 | 缺席不仅仅是遗憾的事

王继颖专栏 | 谁在乎纤柔的悲悯

王继颖专栏 | 遇一城娴静的香

王继颖专栏 | 远方的小儿女

付体昌专栏 | 人生没有无用功

熊荟蓉专栏 | 泊在童心里的天堂村庄

熊荟蓉专栏 | 凤凰不是传奇

请给美女作家王韵赞赏哦。

赞赏

人赞赏

招商热线:400-151-2002
投资指南

... 更多

投资石柱
  • 工业用地

    工业用地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企业政策

    企业政策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厂房仓库

    厂房仓库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写字楼租售

    写字楼租售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资金扶持

    资金扶持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人才政策

    人才政策

    立即咨询
  •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
    友情链接:

    合川招商引资招商网    涪陵区招商引资招商网    江津区招商引资招商网    石柱县产业扶持政策

    石柱土地出租出售     石柱厂房出租出售     石柱仓库出租出售     石柱写字楼出租出售

    石柱招商引资服务平台

    ×

    您好,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、工业用地、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也可直接拨打400-151-2002,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!

    稍后再说

    马上咨询
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51-2002

    客服咨询

  • 注册公司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咨询
  • 产业扶持咨询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